优化营商环境、稳住市场主体,是在战“疫”中稳住经济大盘、稳住市场预期最重要的事。5月6日,我县发布《德清县营商环境再优化十条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细细读来,这份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,篇幅不长,但直击问题,至实至细。
受疫情影响,“市场主体困难凸显”,已是不争的事实,针对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的堵点痛点,《意见》围绕市场环境、政务服务、监管执法、市场主体保护、法治保障等营商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,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制度优化。
重点举措包括
1
全力扛起服务企业的责任担当;
2
全力推行“兜底办”工作体制;
3
全力实施“首违免罚”行动;
4
全力加大政策直达快速兑现力度;
5
全力推行以“承诺制”为核心的极简化审批;
6
全力提升招标采购支持力度;
7
全力开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改革;
8
全力加强涉审中介评价管理;
9
全力优化企业信用修复;
10
全力强化法治助企纾困解难力度。
这些措施,没有华丽辞藻,每一项的背后,都是一个堵点痛点。
例如,企业群众在办理申请政务审批事项时,常会遇到符合办理条件又不能“办成事”以及“政策变动、职能交叉、边界不清”等“三不管”事项。(不含涉法、涉诉、涉访及与当前政策法规不符合的事项)问题来回兜圈,迟迟无法解决。
针对这一关切,《意见》提出要全力推行“兜底办”工作体制,在受理“兜底办”问题过程中,按照“分级办理、前后联动、多方会审、一事一议”的原则,实行“三级响应服务”机制:三级响应,即简单问题涉及部门(窗口)立即解决;二级响应,即复杂情况派发各部门或报牵头部门协调解决;一级响应,即特殊情况一事一议,难点问题由县优化营商环境“兜底办”工作领导小组研判解决。
破除阻碍企业群众办事的隐性壁垒,打通企业群众“办不成事”问题“最后一公里”,既提升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、满意度,又提升了审批效率。
再如,《意见》中提出的全力实施“首违免罚”行动,通过建立动态调整轻微违法“首违免罚”清单,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,经批评教育并及时改正的,执法部门可不予行政处罚。这一柔性执法的举措,旨在鼓励当事人主动纠错、自我纠错、主动消除或减轻社会危害,行政执法也变得更有温度。
今年以来,各级政府助企惠企政策频出,如何将一波又一波的政策红利快速、精准地直达企业?《意见》提出,要全力加大政策直达快速兑现力度,通过开发政策“一键兑”平台,构建集政策发布、项目申报、审核、兑现和审计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。实现一键申报和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审批。
目前,平台正在筹备上线,投入使用后我县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查阅全部惠企政策,政策解读、政策申报通知及政策办理公示,并通过平台直接在线申请各政策兑现服务,查阅政策办理流程并直接完成兑付,有效解决企业“不懂政策、瞎跑部门”的现状。
删“繁”就简。这既包括上面所说的政策直达“减”流程,也包括持续压减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“减”负担。
《意见》提出,全力推行以“承诺制”为核心的极简化审批,改变过去串联审批、多头审批的模式,打破部门藩篱,以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需求为导向,构建“项目单位+审批部门”双流程全闭环审批模式,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,重塑“联合审批、并联推进”的“项目全生命周期”服务机制。据悉,该服务机制实施后,预计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能够压缩45%,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25%。
-END- 来 源:德清发布 编 辑:邱燕